那么,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就此,我们进行了盘点: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案例:4月,宋某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宋某否认后,接到一个自称公安的电话,称其卷入一起经济案件,并通过网络给她发了一份“逮捕令”。宋某于是按对方要求操作,先后被转走50余万元。 提醒: 冒充公安、法院、检查院等执法单位发信息或打电话说是单位领导涉诉或从事不法活动被起诉,遇此类信息一不要信,二不要传并及时上报。 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案例:李某接到电话,对方直接叫出李某的名字并称是其朋友“张某”。次日,李某再次接到其电话称手头急需用钱。第二天,李某在银行给对方汇款4万元,之后很快就发现“张某”是冒充的。 提醒: 冒充熟人朋友、单位领导,给公司财务人员打电话或发信息,让其汇款。遇到此类信息,首先要与朋友、领导当面或电话核实。 兼职刷单诈骗 案例:李某通过某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进入一个刷单返佣金的群。不久后,李某开始刷单,第一单,对方将本佣金一起返还给李某,李某一单赚了5块,之后再对方的引诱下,李某一口气刷了5000元,对方未返还本佣金并将李某拉黑。(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提醒: 刷单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网上的刷单99.9%都是诈骗。
假链接诈骗 案例:市民曾收到一条号码显示为“10086”发来的话费充值短信,他点击链接充值200元并填写身份信息。随后,他收到短信验证码并输入,但显示充值失败。很快,他收到银行扣款通知,银行卡被扣款3899元。 提醒: 有类似信息内容的链接不要点开,以免中木马病毒,损失钱财。遇到不正常信息和链接既不偏听偏信,也不要转发、打开,以免上当。 谎称网购平台诈骗 案例:郝某花29元在网购平台买了一个手机支架。6月4日,他接到自称 “XX客服”的电话,电话称因工作人员失误,将郝某加入到“钻石会员”,如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款。郝某配合“客服”操作,被骗走12万余元。 提醒: 在网购的过程中,卖家与买家的交易行为仅在平台上进行,若对方有超越平台边界的行为,那么买家则有权要求其自证“清白”。 投资返利诈骗 案例:今年3月,杨女士经朋友介绍,了解到一个“境外投资项目”。她通过朋友添加“项目客服”为好友,并提供隐私信息,将11000元转入“客服”指定的账户。前两天每天都会准时收到一笔返利,第三天却被对方拉黑。(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提醒: 投资本身便具备着极大的风险性,对于那些号称 “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