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保障建设。高校必须加强保卫组织建设,根据办学规模大小,按照精干高校,运转灵活的原则建立保卫工作机构。高校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因事设岗,设置保卫(部)处或保卫科,不仅考虑实现管理的基本功能,应更多考虑适合高校自身的运行机制。规模大设立保卫处的高校,保卫处原则上应内设办公室、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户证和网络监察等职能科室,并根据校区多少分别在辅校区设立综合科,具体执行校区安全保卫工作职能。规模小设立保卫科的高校,应相应设置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户证和网络监察等岗位。要建立和完善“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管理严格、充满生机”的人员良性管理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复转军人、警校和高校毕业生中录用保卫工作人员。对优秀保卫人员,要及时提拔使用或向学校其他部门推荐交流;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采取领导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激励机制。各高校要充分考虑保卫工作的风险性,切实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标准将保卫人员风险津贴发放到位。
2、思想政治建设。保卫人员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队意识强,团结协作好。政治教育到位,注重对保卫人员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坚持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教育,经常进行时事形势和政策教育。教育形式多样,确保受教育率达到100%。落实教育登记考核制度,保证教育效果;思想工作经常化。通过个别交流、谈心及时掌握保卫人员的现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积极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在组织实施安全保卫各项工作过程中,重视进行思想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和竞赛活动,激发保卫人员的工作热情;要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保卫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联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高校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
3、规章制度建设。高校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要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落实三个环节:要认真制定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和保卫部门建设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包括:门卫、值班、巡逻、守护、登记、检查制度;重点要害部门(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自身建设制度包括:业务工作制度;学习、考勤、例会制度;保卫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各类案件发案情况登记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要建立健全保卫部门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保卫人员守则、接待制度、文明用语制度、值班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工作目标以及考核制度,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保卫干部的行为;要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学校应坚持按照各项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制度,使之具有时代性、合法性;针对学校治安保卫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适应性;按照学校的治安秩序的状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严密性;按照制度的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可行性。
4、安全防范建设。高校安全防范要立足“人防”,应设立值班、门卫、巡查、守护等看守力量,保证足够的安保力量处置各类问题,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能够机动、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要重视“物防”,对校内有关重点部位必须采取加强、加固等物防措施,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强化“技防”,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重点部位的需要,重视对安全保卫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达到:按学校规模大小配足配够保卫工作所需的行政和专项经费,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保证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手机、照相机、摄象机、对讲机等基本械具和计算机、传真机、车辆、通讯等办公设备;有存放资料、档案的文件柜;在重点部位和内部复杂场所安装使用先进的防盗报警、防火报警、可视监控等技防设施,有效预防罪犯和灾害事故的发生。
5、工作职责和基础业务建设。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预防和制止高校内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高校内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调解、疏导高校内部纠纷,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管理高校内暂住人口和其他外来人员,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校重点安全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措施落实到位,防火灾、防盗抢、防爆炸、防破坏、防事故、防诈骗、防失窃密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秩序正常进行;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重视高校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高校治保会的作用;要建立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保卫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素养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
保卫人员必须做到业务水平过硬,基本达到熟悉保卫职责,懂保卫业务,懂处置程序,会微机操作的要求;基础业务建设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根基,保卫部门必须做好“一册”、“二档”、“三簿”即:安全管理制度合订册;文档档案和工作资料档案;值班登记簿、治安案件(事故)登记簿和安全检查整改登记簿;要主动与学生、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广大师生思想动态,对现实表现不好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要及早发现,纳入管理,并落实防范措施;要协助属地公安机关做好本校重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及时掌握其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各高校必须开设以防火安全、交通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课,并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纳入学分考核。
6、信息情报与应急机制建设。要树立和强化信息情报工作意识,充分认识信息情报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工作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情报作为重要的资源,已被广泛认同,有针对性地及时采集,特别是整理、加工信息,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宏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集中精力,加强研究,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和完善。要学会从头绪繁多、任务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脚踏实地地学习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聚精会神地研究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心一意地搞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全面衡量、统筹分配的前提下,重点保障信息化建设。在集中资源时应形成整体性、突出针对性、体现策略性、讲求实效性,以形成整体合力和综合优势。在推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时,应针对现状,找准发展过渡的关节点,把它做好、做实。要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局部形成优势,产生突破。要重视和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地及时收集各类情报信息,了解和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和深层次的预警情报信息;要树立共享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益。要加快改变目前高校各部门各单位信息情报相互封闭的状况,建立普遍、紧密的信息链路,有效实现各信息情报单元、要素间高质量的互联、互通和互动,以确保信息有序、合理、快速流动,实现信息流动“横向一体、纵向贯通”的目标,使高校安全信息情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信息情报资源共享。要不断提高信息情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讨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及时吸收其他有关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努力提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研究能力。
高校应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作为创建安全文明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抓好落实。各高校要制定和完善《高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办法》、《重大交通事故处置预案》、《重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大学生群体事件处置预案》、《大学生食物中毒处置预案》等一系列重大紧急事件处置预案。预案必须明确高校保卫部门应急处置职责:负责组织排查、调解高校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协调校内的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大学生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当高校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及一般和较大性群体性事件时,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具体负责现场处置的工作,值班保卫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处置工作,包括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封锁、隔离、管制措施;紧急调配辖区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对现场实施动态监测,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向上级机关报告事发现场的动态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动态信息。要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演练,各高校要通过经常性的演练和应急实践,每年组织至少组织一次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演练,并针对演练情况,对应急管理预案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高校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