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young

当校园记者成为“被采访对象”?“国奖”获得者敖雨萱:做孜孜以求的“赶路人”

发布日期:2024-04-09

  本网讯(通讯员:融媒体工作室/王娟 承琦 摄影:融媒体工作室/宋笑笑 指导老师:王亚君)她曾经是以采访者的身份入场,这一次因荣获国家奖学金作为被采访对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样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再次见到敖雨萱,一身简单的卫衣外套衬得人恬静温柔,一双像小鹿一样闪亮亮的眼睛望着我们,清澈明亮却又充满着坚毅。

  大学虽才过去三年,但她早已将许多校奖、国奖收入囊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在担任融媒体工作室新闻采编部部长时,也一直力求保持高专业度。在“多支线”发展的同时,她也能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超能女战士”的能量世界

  常年坐前排,上课“满勤”的她,把每次作业汇报当做是一次演讲机会、一种自我分享,结合三年的学习经历,敖雨萱说起了她的心路历程:“我第一次在台上发言有些怯场,甚至有过惹人哄笑的经历,但无关紧要,人生就是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勇气站上讲台去展示自我,将脑中所思、心中所想表达出来,让课堂氛围“活”起来,在自由交流讨论中产生观点和思维的碰撞。

  敖雨萱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也充分体现在学生工作上。去年生日当晚,正和朋友一起庆祝却接到需要修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通知,“因为宣传工作需要非常及时,我没有想太多,只想着这件事必须马上去做。”事发紧急,场地有限,为及时完成任务,她竟坐在路边的长凳上打开电脑直接开始“码字”,全然忘记此时还在人来人往吵吵闹闹的街上。

  在担任辅导员助理期间,敖雨萱有时需要帮助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宜。在她的印象中,整理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表就是其中一项,表格在格式上易出错,“我会一份一份认真检查,那段时间我的QQ上经常会出现很多的‘小红点’。”面对如此多的“压力”,她总是在能力范围内及时地耐心回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做好工作里的每一件事。”这也是她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代表发言时提到的一句话。

  “允许一切发生”

  “允许一切发生。”是这次访谈中敖雨萱提到很多次的话。想起去年开学前,她接到老师安排的校园采访任务需要提前返校。可连续的台风天气好像捉弄她似的,不断延误的火车让返校的时间线越拉越长。心里装着任务的她,实在不愿再等第二天的列车。于是在附近酒店稍作休息后,便拎着行李踏上夜晚返校的归途。直到第二天的清晨6点她才匆忙赶往学校,一到学校就奔赴开学迎新报道的现场。

  

  回忆起那天晚上,她印象深刻的是遇见一位骑摩托车的老奶奶,愿意捎她去酒店。她坐在后座上,正因为一路波折叹气时,奶奶说:“不要叹气啊,丫头,生活要向前看。”“好事和坏事从来没有明确的定义,每件事发生都是一段特别的经历。凡是经历的,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敖雨萱的话语里全是淡然。

  坚净在心的知与行

  “逛博物馆仿佛与数千年文物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敖雨萱对于传统文化,有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喜爱与执着。“每当我看见书本上的知识就在眼前伸手可触的地方,深深感受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我想这就是所谓‘知行合一’吧!”参观各地博物馆时,她为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而深感无力,而这份心底的热爱早已萌芽并不断生长。从大一到大三,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促使她想要捍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一览她的学习经历,总是离不开和文字打交道。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她“在文字中能找到另一个自我”。问及毕业以后会不会继续从事专业相关的事时,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想让文字在这个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也可以发挥显著的力量,真正做到‘博学于文,坚净在心’。”

  以“赶路人”的姿态继续努力

  谈起这一次作为采访对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她谦虚地说:“以前采访别人有想象过自己被采访时的情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感到有些诚惶诚恐,觉得自己还需要以‘赶路人’的姿态继续努力。”

  

  还有不足半年时间她就要搭上大学的“最后一列车”。“我会继续赶路。”未来,她也将继续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磨炼中继续学习。“当然,我在埋头赶路的同时,也会多抬头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应该学习的地方,补短板、强弱项。一起向前赶路,共赴似锦前程。”

 

(审核:杨磊 编辑:王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