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友
马松:少年正前行,“研”途花已开

 

 

 

 

校友简介

       马松,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届校友,2024年6月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目前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变流技术。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中,马松曾被授权一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在Natural Computing (JCR Q2)、Sensors (JCR Q2) 国际期刊上发表过3篇学术文章,于2023年参加第12届亚洲国际膜计算国际会议并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一篇。

学在新华园,习在创新中

       提及在新华园的四年,马松觉得无比珍贵,“新华园是我离开家乡,独自在外生活的第一站。在这个校园里,经历过非常多的事情,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坐标。”大学期间,马松活跃于各个学生活动当中,他认为,这些经历对他后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换届演讲时制作PPT、演讲,锻炼了自己的提炼总结和沟通交际能力,特别是一些团队性的比赛活动,对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大提升。回忆这些,马松笑着说,虽然现在回看,当时的一些想法做法还不成熟,甚至有些幼稚,但这些经历都是成长必须的基础,无论成功失败,只要当时努力去争取了,现在也不会后悔。

       除了参与团队活动,马松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修养提升,“学在新华园”不仅是一种氛围,更是马松从母校收获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导向。对此,马松用价值与价格作喻,他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是最重要的,自我推销和包装就像着力于价格建设,价值上不去的话,最终是上不去的。

(左二为马松校友)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矢志不移求学路,融会贯通践初心,本科学习中,马松就深知对前沿领域的研究也要更加深入才行,求学不仅是为了“有用”,更是让自己保持“奋战”状态。因此,马松早早就确立了奋战考研的目标,这期间虽然辛苦,但辅导员和老师给了他很大支持与帮助,“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都全力支持大家考研,在考研全过程还经常与我们交流,帮助大家调整心态。”特别是苏小平和纪丽琴两位老师,作为学院里资历深厚的教师,她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上进追求的价值观。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马松对母校新华园一直保持着关注。去年12月,在母校第二届博士校友沙龙上,马松作为博士校友受邀参与,为学弟学妹们赠言,分享了自己大学时光学习、思考的感悟与成长。

校友寄语

 

 

 

 

       对于学弟学妹们,马松寄语道:“要保持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研究之旅充满未知和挑战,正是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多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学会探究、分析和评估。不要害怕提问,不畏惧困难,每一个问题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同时也要学会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学术研究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合理的时间规划和良好的心态将是你成功的关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可以拓宽视野,激发灵魂。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的领域,跨学科的合作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后,保持热情和毅力。科研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期待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广阔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