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拆解创新大赛“破局之道”:创新创业学院成功举办首期《创新创业智汇大讲堂》

发布日期:2025-03-18

       本网讯(通讯员:陈启虞 许苗苗)3月14日下午,由创新创业学院精心打造的第一期《创新创业智汇大讲堂》品牌活动在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八演播厅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特邀教育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国赛评委,创响之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浙江省发明协会成果转化委员会秘书长刘祖宏担任主讲,本期讲座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选题与备赛策略》为题,120名有意愿投身双创教育、竞赛指导和项目孵化的骨干教师参与学习,讲座由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长凯主持。

       刘祖宏从国家战略高度切入作为讲座开篇,指出大学生创新大赛承载着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的核心使命: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加速高校“四新”建设,培养‘敢闯会创’的生力军。随后,他特别解读2025年大赛的新动向:高教主赛道增设“人工智能+”独立评审类别,全国4000余参赛项目将围绕技术硬核化、成果场景化展开角逐,指出去年量子加密通信芯片项目以“卡脖子技术突破+军工场景应用”斩获金奖,印证了该赛事对国家战略需求匹配度的权重提升。基于历年赛道项目分析,他提出“锚定国家战略、锚定产业痛点、锚定学科优势”的选题铁律,并展示乡村振兴、碳中和、银发经济等十大高潜力赛道图谱。

       在关于项目创新内涵的阐释,刘祖宏向现场教师拆解“问题导向-方法创新-成果验证”的递进逻辑,他指出:“技术≠产品,专利≠创新!”上届大赛有高达57%的淘汰项目因忽视市场需求铩羽,强调从创意到产品需跨越试制、生产、市场化三重鸿沟,并警示全产业链布局易陷入“红海”竞争,单点切入的参赛项目更易突围。在拆解优质项目BP的成功底层逻辑时,他指出产品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行业痛点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便往往使得旧技术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并鼓励指导教师充分挖掘具有创业背景的团队成员,以期打造更具有商业潜力和说服性的项目。本期讲座活动“干货”密集,反响热烈,为现场教师在大赛以期“破局”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经验。

       本期《创新创业智汇大讲堂》是我校“一周一会一讲”双创系列教育的首发活动,通过邀请资深行业专家分享经验,搭建了良好的思维碰撞平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双创实践热情,构建了严整的备赛思维逻辑,为我校在今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再创佳绩奠定了基础。

(审核:许苗苗 责任编辑:陈启虞)